2014年9月25日 星期四

斷頭式修剪

這棵位於士林電機附近的小樹,身上已傷痕累累,但是修剪樹木的人顯然有心,不至於砍得屍骨外露,讓人怵目驚心。如此為了保留樹木外型而細心的修剪,乍看之下令人莞爾。

誠如網友De Ch所言,把你的手腳都砍掉,你也不會死,但是你喜歡嗎?

先不論樹木是否有感覺,身為有感覺的人類,看到樹木被砍得不像樹木,一排被斷頭的樹就像屍橫遍野的殘肢掛起來展示,誰不在目睹之後心下淒然?

具有頂芽優勢的樹木,比如椰子和檳榔,一旦斷頭必死無疑,所以沒人敢對它們斷頭;至於非頂芽優勢的樹木,比如榕樹,被斷頭後會刺激休眠中的不定芽與潛伏芽從樹幹兩側的表面萌發,日後外貌看起來雖然枝繁葉茂,實際上卻是害樹亦害人。

榕樹一旦被斷頭,樹本身為了提供自己受傷後求生存的養分,尤其少了葉片進行光合作用,只能靠樹幹原本儲存的能量,加速不定芽和潛伏芽從側身長出枝條及葉片,好讓自己繼續靠葉片的光合作用製造養分存活。然而,不定芽和潛伏芽所長出來的枝條是急救自己的應急生長,屬於「非結構枝」,沒有深入樹幹內層,因此容易斷裂;樹枝一斷,傷的是行人和車輛,尤其當颱風來臨時。

樹木本身正常的芽所長出來的枝條,稱為頂芽和側芽。在樹木茁壯的過程中,頂芽長成的主幹和側芽長出的側枝為「結構枝」,形成樹木的堅固結構,也是一棵樹之所以能數百年屹立不搖的基礎。

主幹一旦被斷頭,上方無葉片提供養分,就會開始往內部腐朽,甚至造成中空現象。被強勢修剪後的樹木,不僅要消耗體力幫助自己傷口復原,還得快速生長非結構枝提供養分,樹體自然嚴重衰弱。傷口如果復原不足,更容易讓腐朽菌入侵,形成日後的病變。

錯誤的修剪只會讓樹木的非結構枝橫生,於是枝條更容易斷裂,傷了來往的人車,也更常需要人力來修剪,然後幾年後,樹又倒了一顆。

樹一倒,通常看得到的病因都是染病或內部腐朽,反正可以換一棵樹種,又何須深究其因。那些剛種下去的年輕樹木因為形體尚小,不需要經常修剪,也許因此逃過錯誤的修剪造成日後的死亡。

天母這幾年死了不少老榕樹,皆因其粗大的主幹和橫生的枝條,實在礙到人類的生活空間,尤其當我們從未想過,也許要為了一排樹不鋪設人行道?也許人類可以與老樹共存,只要我們肯犧牲一些便利?

高鐵當年興建時,曾為了保住一棵三百年的老樟樹多轉了一個彎,且為了這個彎多花了六千萬元的經費。

儘管天母的樹木不到幾百年,可是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大面積的人行道或柏油路,逼得樹木都沒空間更自然茁壯嗎?

參考資料:科博館劉東啟教授特展

天母電影地圖

(提供:Kent Chen)

http://timemap.kuansim.com/chen102/tianmumovies

天母西路的比利時鬆餅

我喜歡鬆餅這種食物的設計,外型類似樂高玩具,而凹進去的格子可以塗滿自己喜愛的配料 ── 這是我個人的吃法,把店家附的配料擠進鬆餅的格子裡,表面鋪平後再一口咬下去,當然每一格可以擠入不同的配料,像是奶油、巧克力或冰淇淋,邊玩邊吃,增添進食的樂趣,所以我不吃速食店早餐的鬆餅,那種幽浮的外型不僅可玩性不高,而且口感不佳,咀嚼時有乾澀感。

沒錯,麵粉製品的好壞,就在於吃起來是否有乾澀感。

這就是我為何推薦天母西路的比利時鬆餅。標榜比利時配方的鬆餅,吃起來飽實、軟硬適中、口感自然,甜鹹口味皆好吃,值得大家試試看。

中文的鬆餅泛指英文的pancake和waffle,如果真要有所區別,比利時鬆餅應該叫做格子鬆餅,pancake則是美式鬆餅。

My Waffle in Tianmu

How diverse can waffles be by adding a wide variety of toppings? More than thirty waffle dishes provided by “My Waffle” on Tianmu West road surely present you a clear image of it. The chef as a magician incorporates many kinds of flavors and takes waffles beyond breakfast yet into lunch or dinner. The newly conceived waffle dish named as “Blueberry Cheese”, for example, might seem a walk in the park, but its genius idea to milden the sour taste of blueberries by the salty cheese on top truly satisfy my buds on tongue. Its appearance of the blueness of blueberries between the light yellow of waffle and the mustard color of meshed cheese makes it look like a tart instead of a waffle. That is to say, while you think you are eating a tart by its look, yet in fact you are eating the waffle, and the confusion of which really interests me a great deal. Therefore, I recommend you to try my favorite waffle dish “Blueberry Cheese” as shown in the photo below.

夏楠葵妮上學之路:當年天母小女孩的往事難忘

第一集
(文:夏楠葵妮) 


以前同德街的旁邊有田,小時候我偶爾沿著田間小路,過橋到天母公園,再去天母國小上學,這是其中一個上學的方法。

當年我住同德街29巷,念天母國小,主要有兩條路可以上學:一條是走天母北路,另一條就是經過天母公園,不過那也只是從小橋走過去而已,不是從天母公園的更後端。

走路大概15分鐘會到學校吧!我有兩個同學,一個學弟住甲桂林,他們走得更遠。在天母國小成立之前,我有一學期還得坐公車到石牌國小上學,更遠。

天母北路105巷,以前有個憲兵隊。我上學總是會遲到,經過憲兵隊的時候,都會被那邊的憲兵笑。

不知道有沒有人知道,天母公園旁邊的育幼院再旁邊一點,原本有個饅頭店(是我國小同學家的店,小時候不知道店名),他們後來搬走了嗎?我用街景圖看,有看到寫個光復饅頭,但我也不知道是不是這家。

只看到大約那個區域怎麼變成了公園呢?



第二集
雖然還沒找到夏楠葵妮回憶中的饅頭店,可是已有網友幫忙重建當年天母小女孩上學的那條路。

我不懂得是,感覺女主角夏楠葵妮似乎繞遠路上學,怎麼不走地圖上直一點的路線到學校呢?

Victor:

附圖1978航照圖中,同德街(紅圈處)仍可見到許多田地。五福宮(黃色方框)當時就存在,不過似乎沒有今日的規模大。憲兵隊不知是哪一棟?有印象的是行義路口和五福宮對面,有一座憲兵崗哨。

行義路口和五福宮這裡,當時有一個公車站牌,可是站名似乎不叫五福宮。過橋到天母公園應該就是右上方黃圈處,這座橋今日尚在。

李錦洲:

最早同德街一帶應該是讀石牌國小,過磺溪的天母這邊是讀士東國小。以前同德街一帶,最主要的農作生產是花卉,和彰化田尾一樣生產菊花、劍蘭等。

五福宮公車站名以前好像叫福德廟。

石牌路及行義路口幾年前拓寬過,當年的行義路口只有憲兵崗哨,憲兵隊址則在磺溪河邊 (地圖紅線邊緣建築物),也就是現在洗車店旁河的對面。我記得房子拆掉,但基礎還留著 ── 如果從天母往行義路方向,過橋馬上右轉,就在磺溪旁的小路上,距橋頭約三十公尺。除了憲兵隊,還有衛生站可打預防針。

為什麼有憲兵?因為行義路可上陽明山,所以是為了老蔣的安全,老蔣在陽明山的故事可多得很。早年陽明山稱草山,被阿共笑據草山為王,而後才改為陽明山。老蔣夏天住陽明山,陽明山上不是有陽明書屋、草山賓館等,陽明山公園就是他的後花園。


尾聲

(文:夏楠葵妮)

另一條沿天玉街、天母公園的路線,其實多半是放學時走的,一方面好玩,一方面我好多同學都住在這條沿線上,包括天母公園旁邊的饅頭店。

上國中之後,我因為地址屬於北投,所以國中學區跟很多同學分開了,同學大部分被分到蘭雅國中,我被分到明德國中,當時還沒有天母國中。國二又跟著父親的工作舉家搬到台中,於是跟國小時期的同學失去聯絡。對天母的記憶就一直停留至此。

天母一棵兩百歲的樹

(圖文:Kent Chen)

常經過芝玉路一段的天母人,知道巷子裡藏著什麼寶藏嗎?

一棵兩百歲的樹。

這棵樹很妙。 第一、它樹齡很大,差不多 220 歲了(市政府幾年前普查時,它214歲)。

第二、它應該是台北市內少見的高齡「果樹」。

第三、它應該也是台北市內最高齡的果樹。

至於是何種果樹,在此先賣個關子,希望天母人知道這樣一棵奇樹存在之後,能夠教育自己和子孫世世代代守護著它。
 

芝山站外的都更案

已確定都更的這棟華廈,最快明年動工。每次經過這裡時,我常會多看幾眼華廈後方的古厝,那象徵一種對懷舊的堅持,可惜這樣的堅持終究難擋現代化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