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6日 星期四

天母昔日地貌

1)取自<芝山岩的鄉野傳奇>
http://w3.ynes.tp.edu.tw/csy/story6.htm



蘭雅溪亦稱石角溪、濁水巷,源自陽明山,行經忠義街,穿過雨農國小,再幾乎沿雨聲街河堤邊注入外雙溪。清代和日據時期,此溪可行船,直到日據後期河道漸漸變窄,陸上交通開始發達而停止航運。

據說蘭雅溪有九十九個彎,河道像鴨腸一般彎彎曲曲。每逢立春,淡水河口外的鯉魚群會溯溪而上到基隆河,再進入外雙溪到蘭雅溪來交配。因蘭雅溪彎曲多,冬天水溫暖和,適合魚群繁殖。附近居民會在鯉魚產卵後下港捕魚,常常滿載而歸。直到民國四十年後水質逐漸受到污染,鯉魚才絕跡。

蘭雅溪經涵箱(電力公司埋在地下的東西,用來接電線、水管、瓦斯管。)注入外雙係的位置,據說是在福林橋下靠上游方向的一個注入口,可以從橋上或對岸看見;出水匯集處常有大量的吳郭魚群。由於地下水來源充足,源源不絕,在雨農國小地下室角落⋯⋯旁的駁坎壁(類似擋土牆)上,經年有固定的滲水,長出一片的鐵線蕨。

2)取自http://blog.udn.com/jcrita86/4411231



部分天母地區,特別是蘭雅(原名「爛泥」)區,基本上是低濕的沼澤地,無數的湧泉、暗流、伏流交織,包括「天母溪」、「蘭雅溪」都被埋藏在忠誠路、天母東路、士東路、德行東路一帶,一直到雙溪交界。

3)取自《誠品大熊版天母2007深度旅遊指南》

士東路靠運動場側下方有湧泉,天母的消防車水量不足時常利用此泉

福林橋的東側是天母最重要的河流──蘭雅溪在分合多次後與雙溪的匯流口,也是蘭雅溪最後一段露天的水流。

台灣最後的眷改基地懷德新村旁,仍可見到用水泥封死的蘭雅溪堤防。蘭雅溪如今仍躲在忠誠路的底下,因此忠誠路聞名的欒樹間都可看到整齊的水利設施,讓水利單位用來檢查水量。

中山北路六段在美軍離台後,這段種滿白千層的陰暗道路一度被稱為傢俱街,但因無法提供與其他地方比美的價格和選擇,因此除了幾家財力雄厚或產品特殊外,店面時常易手,也特別經不起景氣循環而被稱為「倒店街」。

忠誠路底下複雜的幹管系統興建後,也在士東路下設溝渠,以便將蘭雅溪的河水分流到蘭興一號公園。士東忠誠路口是欒樹最美的一段,也是當年蘭雅溪分為多條支流的地方;最東側支流流向今法院後方巷弄,最西側支流則位於今天的蘭雅公園和三玉公園。

4) 天母一帶於清朝初期隸屬淡水廳淡水堡,後改隸芝蘭堡。清朝《淡水廳志》記載:「番井沸泉,在芝蘭堡,其源自三角埔山下,一線如溝,深尺許,多沙,流泉沸騰,冬暖夏涼。」

至少有三百年歷史的「番井沸泉」,也就是天和公園內的泉池景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